close

8215921_orig.jpg

淨界法師:我們強調業力,我們也講到果報,那麼當果報變現的時候呢,在受用果報的時候它是有一些變化的,我們來看看果報的受用。

前面是講果報的顯現,有等流果、異熟果等等。那麼我們在受用果報的時候呢,是怎麼個受用法,我們來看看這個識變的理論,先把這個識變念一遍:

我們在這個果報當它出現的時候,當然是第八識先變現出來。那麼第八識變現為什麼叫變似呢?因為第八識它本來是個業力,當它成熟的時候,把你的果報變出來的時候,它不是真實的,它如夢如幻,但是它呢又有點像真實,它相似於真實,讓你感覺很像真實。

就是說它本來是剎那剎那生滅的,但是它因為這個相續的力量太緊密了,你感覺好像是常住不變的,所以叫做「變似」。

那麼變似的時候它的第八識變果報的時候,它是怎麼變的呀?它兩方向的變似,向外變似六根六塵,向內變似前七識,就內因緣跟外因緣,我們來看看外因緣。

那麼外因緣當然它變現的是六根。六根就是你的正報的眼耳鼻舌身意,你有一個正報的果報,那麼你的依報環境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這個是外在的因緣。那麼內因緣就是你的前六識,當然主要是第六意識的分別。那麼你第六意識要依止你的正報的根身,然後去受用外在的六塵。

1c5d504fb1beb382532c982fd521.jpg

那麼你的第六意識依止六根去攀緣六塵的時候,第一念是本質相分,然後呢第二念變成影像相分,這叫自變自緣,我們把本質跟影像解釋一下:

我們過去累積很多的業力,對不對?到今生的時候,可能你前生哪一個業被激發了,然後它變現出來了。變現出來的時候,它有三個程序叫三能變:

第一個「異熟能變」。那麼我們剛開始去接觸外境的時候,比方說你看這個花,你第一念看到花的時候,是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異熟能變。

當然異熟能變是指你自己的異熟,不是別人的異熟,就是說你有你的阿賴耶識,他有他的阿賴耶識,是吧?那每一個人的阿賴耶識的善惡業不同,所以你的阿賴耶識看到這個花,這個花是眾生的共業,這眾生的共業是本質了,大家共同的業力把這個花招感出來,這叫本質相分。

但是你看到這個花的時候,你得到你自己的影像,這個叫做影像相分,這個第一念。這第一個影像相分,就是阿賴耶識的異熟能變。但是你還有第二念「思量能變」。你會認為我看到這個花,你那個我的概念開始生起來,這個花是我來受用的,第二能變了,產生一個我的概念了。

它本來是一個花而已,還有一個明瞭的心嘛,結果你在花跟心中間,變一個我出來,這個思量能變。然後你的第六意識的分別就多事了,就開始分別了:這個花在哪裡買的?怎麼樣怎麼樣,你就開始打妄想了,就是第三個「了境能變」。

所以我們為什麼看不到事情的本來面目?就是說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就是說你受了八識的影響。第一個第八識把它變了一次,第七意識又把它變一次,前六識又變了很多次,那麼這樣子是說明什麼事呢?我們一個人叫做自變自緣,我們永遠活在自己的水泡,你走不出這個水泡的。

我們自己變似一個影像,讓自己來受用。我們一般人,沒有修空觀的人,你永遠活在你的妄想,永遠!就是你的業力變一次,你的我執又變一次,你的妄想又變一次,然後你把你心中看到的東西都當真的,這個就是識變。

2020_052266532.jpg

我們沒有一個人看到人生的真相,沒有一個人。

所以這個唯識學的意思,就是人生是惡性循環,我們過去做錯了,有執著,然後今生就會因為過去的錯誤又把今生給毀了。因為你今生又受到八識的影響,八識是你把它創造出來的,它又再把這個今生的因緣又變一次給你看,直到有一天你學佛了,你開始回光返照了,你不向外攀緣,回光返照、正念真如,這個水泡才破裂了。

所以你得到的影像,完全是你自己的過去的業力跟今生的妄想捏造出來的,你感到痛苦是你自己的影像讓你痛苦,跟別人沒有關係;你感到快樂也是你自己的善業跟你一個美好的思想的結合讓你快樂的,跟別人也沒關係。因為你不能夠超越你心中的妄想,你走不出你的水泡的,別人只是一個助緣而已,這個唯識的生命觀就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來看相分,它有本質相分,就是第八識的相分,這本質相分是眾生的共業,就是眾生的阿賴耶識所生的實種之法,「實種」就是它完全是種子變現出來,沒有經過你的分別執著的,包括你的正報的根身、依報的環境。

所以本質相分我們沒有一個人看得到,因為它是眾生的共業,我們只能看到的是個人的影像,影像呢前五識是由第八識變現出來,然後第六意識是由法塵變現出來,第七意識是第八識的見分變現出來,那麼自己在自己的心識當中變出相狀,自己去攀緣。

總而言之每一個果報,你都經過三個階段的變現,異熟能變,思量能變,加上第六意識的妄想的了境能變,那麼這個就是我們一種果報的情況。

 

69a60c5e8f31f7ab7a85a3ea764ae37c.jpg

 

淨界法師:若遇非理擾亂,應起兩種觀照

針對業力的斷惡修善,如果出現安樂的果報,我們應該少欲知足;這裡的經文是講痛苦的果報,如果有惡因緣的果報出現,佛陀告訴我們要安忍不動。

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擾亂者,汝自禁息,當無瞋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

大智慧的佛陀開示說,世間上有很多邪見的眾生,他們對生命沒有正確的觀察,只隨順情緒做事,這些邪見的惡人見佛弟子修學善法,不斷的改過修善,自我調伏,他內心產生嫉妒,「故來撓亂」,他以身業粗暴的行動,或以口業的諷刺,破壞修行人的內在善心。

這惡因緣的出現,佛弟子本身並沒有過失,自己不斷的拜佛、誦經、持戒,這都是善法,本應值得讚歎,但遇到了顛倒的眾生,卻來破壞這善行。

身為沒有過失的修行者,遇到這種非理的破壞,「汝自禁息,當無瞋責。」應該善自調伏自己的虛妄分別心,消滅內在的瞋心及口業的責罵,也就是說,不必與他爭辯講道理,保持默然。如此對方所加諸的惡行,就不會對自己產生傷害,反而是反彈到對方身上。

勸勉我們面對邪惡果報時要安忍不動,安忍即是忍辱波羅蜜。

諸位若讀菩薩戒,會發覺佛陀對菩薩修安忍是特別強調,佛陀在菩薩戒開示說,莫說平常對人事因緣的傷害,自己不能起瞋心,即使有些顛倒眾生殺害我們的父母及國族的人,我們都不能加暴報復,而要安忍不動。

雖然受惡因緣刺激時,內心會有煩惱情緒,但修安忍不是強制壓抑,強制的壓抑不能持久,而且有害身體。佛法的安忍是有真理的疏導,內心有法寶來作觀想對治,以疏導內心不平衡的情緒。蕅益大師在《靈峯宗論》開示說,若遇非理的擾亂,內心應起兩種觀照:

(一)隨緣消舊業想:

我們一定要深信,善業召感安樂果報,罪業召感痛苦果報,所以若有痛苦果報在自己生命中出現,這表示自己在過去生中,一定有這種罪業存在,自己對這真理應深信不疑。所以現在遇到惡逆因緣,是自作自受,面對這果報,我們應該當作隨緣消舊業,消掉這罪業就好,不要再創造新的罪業,所謂「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秧。」

所以當我們遇到非理的果報,有二種選擇:一是讓事情變得更好,一是讓事情變得更糟糕。若能以因果的道理來調伏心中不平的情緒,則在傷害最小的情況之下,暴風雨很快就會過去了。

若放縱情緒,則只是讓事情的傷害變得更加嚴重。如這罪業所得到的果報只是某一部分的力量,現在起煩惱,又加諸另一罪業,火上加油,這個果報就會增長廣大,於事無補。所以我們面對惡逆因緣,一定要保持正念,觀察真理。

(二)作善知識想:

前面方法是消極性的,這裡的方法是有積極的一面,就是把惡因緣當做修道的善知識。

我們在修道的過程中,不是只成就一、兩個功德,而是要成就眾多的功德,成就萬德莊嚴,如此果報才殊勝圓滿。而功德的栽培與環境有關,有些功德是在順適的環境成就,譬如剛開始栽培禪定與智慧,這要在寂靜的環境,沒有任何干擾之下修習。

《小止觀》說,剛開始修習止觀要與同眷同行共修,不能與放逸眾生住在一起,因為他會干擾你的修行。

所以有的功德要在順適環境中栽培成就,而有的功德必須在惡劣環境中才能栽培,尤其是對眾生的寬恕與包容,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冤家當作善知識想,因為他們可以幫助我們栽培寬恕與包容,這在菩薩道上是特別重要的功德。

若對眾生沒有寬恕與包容,不可能成就大悲心,因為眾生是有過失的,若要關懷他,你先要寬恕包容他,吸收他的負面力量,才能幫助他,所以我們不但要消極的調伏自己,也要學習把惡因緣轉化成自己成長的機會,轉逆緣的勢力,變成菩提道的力量。

 

阿彌陀佛.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人物 的頭像
    小人物

    菩提雨露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