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禪心自在 (6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jpg

佛陀曾在菩提樹下,歷經萬千劫數,最終參透無常,了悟心性,頓悟成佛。後來,他在彼岸佛國,為眾生遍植蓮花,菩提樹下,他是悲憫的佛,在他雙手合十的掌間,世間萬物,都抵不過他眼中的慈悲,慈悲度眾生。

佛說眾生平等,一切本無分別,菩提樹下,是一個慈悲的修行道場,任何生靈,都可以端坐於此,靜心禪修,不分彼此。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0112d797ba5024d933.jpg

在世間,當我們拒絕別人的時候,實際上是需要智慧的,得讓人很愉快地接受拒絕。

佛門講法無定法,做任何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空間和一定的因緣,如果心存慈悲,自然會有解決問題的智慧和方法,臨時抱佛腳肯定是不行的。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6248.jpg

《金剛經》是屬於“般若”,對於《般若經》上所說的看不懂,單單講這”物質“現象是假的,我們就很難接受,明明是真的擺在我面前,它怎麼是假的?深入大乘經典

的人能接受。佛在經上講的可以接受,他心清淨,知道清淨心的境界,跟我們一般起心動念確實不相同、確實不一樣。所以佛常教我們用心,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真心”你就成佛了,用“妄心”你還是凡夫。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ntent_599-71-02.jpg

佛門常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人便以為這是宿命論。其實不然。講因果報應,正是為了改造命運。因為,所謂命運,就是因果的相續,榮辱毀譽、成敗得失,皆有其因。所謂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因此,要得善果,要得健康、幸福、快樂,要得財富、智慧、長壽,必須先種善因,必須為其創造條件。

因此,生死輪回有其原因,而解脫生死輪回也必須從因入手。因此,改善原因和條件,就是改造命運。因此,明了因果報應,正是為了改造命運。因此,佛教的人生觀是積極、快樂的人生觀,而且是大積極!絕無悲觀厭世之消極!因此,佛家講因果而又不落宿命。這正是佛家的善巧與智慧所在,這也是佛家對人類的最大貢獻。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ite-1367186_960_720.jpg

淨界法師:修行為什麼很困難?因為它不只處理今生的問題,連過去的問題都要處理,無一遺漏。你累生累世乃至無量劫所做的事,都鉅細靡遺記錄在阿賴耶識當中,而你今生都要承當。

所以為什麼修習佛法要三大阿僧祇劫?因為我們輪迴已久、無量劫來做了太多事情,所累積的善惡業,都存在阿賴耶識當中,無法處理。這怎麼辦呢?「驀地放下,則一切法了不可得!」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cc22f5212954988.jpg

心中沒有過分的貪求,自然苦就少;

口裡不說多餘的話,自然禍就少;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eview-101919-HgaGx5QWcI-high_0010.jpg

凡事不能執著,無論執著的形式多麼的不同,執著的東西多麼的各異,執著就會帶來煩惱、痛苦與不得解脫。

執著的推手是貪嗔痴。當我們固執己見,執意堅持自己意願時,這就是輪迴的表現。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ydrangea.jpg

佈施並不只是送施財物,而是能放下對物質的貪慾。

持戒並不只是斷惡行善,而是能生起對輪迴的出離。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c763831-92c1-11ea-bdeb-467fc112cf2c.jpg

《六祖壇經》上說: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其實,善良的人,根本不會吃虧。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rning-glory-1257029.jpg

希阿榮博堪布

佛門當然講福報。佛陀教授的八萬四千法門,無一不是在幫助我們積累福德和智慧二種資糧。修行和世間福報的關係,就像燒柴火做飯的同時會產生炊煙一樣,修行是為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08329-SKA-HT7GD__XHLI-UNSPLASH.jpg

寧可百年不開悟,不可一日走錯路,勿將修行流於一種外在的形式,修行不是作秀,不是裝樣子表演給人看,不是以形式來證明自己,不是要別人來認可自己,更不是要

譽美之詞。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_fF8aB2tePGovFvtj52lxew.jpeg

芸芸眾生,大千世界,不是我們可以主宰的。事實上,我們在很多情況下都不能控制別人,有多少事物的結果是我們預知的?我們的能力微乎其微:有多少事是可以按照我們自己的意願來發展?正如楊瀾說的那樣:「人生有多少機會是我們經過努力而爭取到的?」一切還是該來的來,該去的去,我們幾乎是無能為力。既然如此,我們必須要學會忘記、放棄和選擇。

忘記那些不開心的往事,忘記那些對你不友好的言行。佛說寬恕,就是包括寬恕那些惡意的人和情緒。我們的心靈空間並不大,只留下快樂和希望,把目光放在我們的追求上多好?不值得煩惱,沒什麼大不了的。仔細想想,是不是都是瑣事?是不是都很無聊?如果你心裡有一個大的目標,眼望前方,你就會忽視眼前的小石頭。跨越了坎坷和障礙,你就又進步了。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46344377.jpg

我們被人恭敬了,心裡就歡喜;被人輕蔑了,心裡就失落。其實這都沒有什麼。恭敬、讚歎,不恭敬、誹謗,又能如何?若是你有功德,別人再誹謗也沒有用;若是你沒有功德,別人再讚歎也沒有用。

其實不要在意這些,因為這都是不可靠的。身邊的人都是依自己的想法,憑自己的心情對我們進行評價的。他心情好了就讚歎,心情不好了就誹謗;自己覺得好了就讚歎,覺得不好了就誹謗。你對他好一點,他就高興了,就會讚歎你如何好;明天你稍微不如他願,他就不高興了,又開始誹謗了。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18596921041.jpg

「幸福總圍繞在別人身邊,煩惱總糾纏在自己心裡。」這是大多數人對幸福和煩惱的理解。成績差的學生以為考得了高分就可以沒有煩惱,貧窮的人以為有了錢就可以得到幸福。結果是,有煩惱的依舊難消煩惱,不幸福的仍然難得幸福。煩惱,永遠是尋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數。

尋找幸福的人,有兩類。一類像在登山,他們以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頂,於是氣喘吁籲、窮盡一生去攀登。最終卻發現,他們永遠登不到頂,看不到頭。他們並不知道,幸福這座山,原本就沒有頂、沒有頭。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平-愛-快樂.jpg

做人,不一定要風風光光,但一定要堂堂正正;處事,不一定要盡善盡美,但一定要問心無愧。以真誠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以感恩的心,珍惜擁有的一切,與智者為伍,與善者同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這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有其意義,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去處理和麵對,而不是抱怨或逃避。雖然有些事情,用心了結局未必完美,但不用心必然不會更好。只要做的問心無愧,無論結局幾何,至少心安。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9872_538286119542511_1554195662_n.jpg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因為快樂的事情心生貪戀,也因為痛苦的事情心生怨懟,其實人生所遭遇的一切都是過去的因緣展現,然後順著因果規律化為果報,構織整個人生。

所以遇到逆境不必怨天尤人,因為這是累世種的惡因,今世注定要承受的果報,無法避免;在順境中也不必喜出望外,因為這也是累世培福,今世才得以享受果報,甚至不求自來。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611_630308400340282_1775987280_n.jpg

達真堪布

法門平等,沒有高低之分,沒有殊勝和不殊勝之分,因為萬法只有一個體。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76fe650ac4714bae34ca8bc64ac391c.jpg

道了法師

指望將來得到別人的超度,很是冒險。每個人邊修行邊超度「自己」,更符合諸佛菩薩的本懷。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0112d797ba5024d933.jpg

問題:南無阿彌陀佛!頂禮師父!我們在恆順眾生的過程中需要修忍辱,但當遇到自己不認同、並且還可能會種下不善因的事情時該怎麼辦?如何修忍辱呢?

明朗法師: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40Z41H503F0.jpg

大寶法王:

悲心並不僅是一種憐憫、同情之心,真正的悲心是沒有自他分別的,這意思就是說,當你知道對境的情況時,在生起悲心的當下,你就成為了對方,你全然、直接的感受到對方的身心狀態。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