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0112d797ba5024d933.jpg

問題:南無阿彌陀佛!頂禮師父!我們在恆順眾生的過程中需要修忍辱,但當遇到自己不認同、並且還可能會種下不善因的事情時該怎麼辦?如何修忍辱呢?

明朗法師:

一切的功德和罪業,都來源於我們的發心。比如說別人要造罪我們也勸不住時,那我們就要修忍辱了。但是我在修忍辱時他這個罪業就不是我讓他造的了,我已經發了心。我已經盡力去挽救和幫助他,他不能夠按照我傳遞的聖賢教言來行持,但如果在這個基礎上,我對他起瞋恨心、動了不好的念,罪業就會從這個地方開始。如果說我也盡力的勸了他,他不聽勸,不能回心轉意,那我自己就要忍辱,甚至我可以替他懺悔,希望佛菩薩加持他能夠回心轉意,我們就可以到此為止,這個事情不再糾結了。

忍辱就是當我們遇到不願意見到的種種現象、特別是在自利利他的過程中不能實現利他的行為時,我們也隻能恆順這種因緣。如果違背這些因緣,在做事情過程中,我們的起心動念可能就會產生一些糾結,或者說會動不好的心,因為我們沒辦法改變這個事實。

當我們沒辦法改變外境的時候,就只有先來改變自己的心、調整自己的心。調整自心並不是說我同意他、認同他這種造業的行為,而是我在等待、等待因緣,等待佛菩薩的加持,期望祈禱三寶加持他能夠回心轉意,希望他能夠得到救度。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忍受不了就對別人生氣,否則首先就是我們的錯了。

0071.jpg

那麼恆順眾生呢,這裏面有一個恆順眾生的機。就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理解和包容別人,這樣我們就不會與眾生對立和衝突。比如有時候眾生要造惡,我們想幫助他,但是沒有效果,怎麼辦呢?那我們就等待時機,等待眾生的根基成熟。我們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在造惡,你說觀音菩薩不知道嗎?阿彌陀佛不知道嗎?都知道。那為什麼不救度他們呢?時機因緣不成熟。一個是時機,一個是根基,眾生的這種機緣還沒到,所以沒有效果。如果在沒有效果的情況下,你強行的話還會與眾生結惡緣。這種忍辱,它一定是以智慧觀照作為前提的。觀照什麼?觀照眾生的時機、根基這兩點。

我們講隨順,隨順什麼啊?隨順眾生的根基、時機。時機因緣成熟的時候,我們去利益眾生,這時眾生自覺的因緣成熟了,我們只是一個外緣。所以,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今後的彌勒佛、甚至到後面的師子佛,每一尊佛出世是有一個定數的。佛是應眾生的機緣成熟、眾生的共業所感得到這個時節因緣成熟來示現成佛的。不會說我提前來,不存在這個情況,即使要來,他不是現佛身,而是現其他眾生的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像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他沒有一個固定的像,如果要示現八相成道,那是一定會有特定時節因緣的。所以說觀音菩薩是在機緣成熟時,他才會不失時機地救助眾生。

對於忍辱的功德,就我們現在的修學程度,只能從比較淺的層次上來談。要安忍、要學聖人的智慧來觀照,我們不能忍、生無明煩惱,從根本上來講,還是因為我們沒有智慧。如能用聖言量、以聖人的知見和思想來指導我們的行為,很多東西我們都會看得很淡,自然而然的、遇到什麼事情就沒有了煩惱,受忍辱的經曆也會少很多。如果我們能夠超越自己,以前忍不住的事情現在能忍了,那我們就進步了,這種功德是非常大的。

古人講:“百日布施,不如一日持戒;百日持戒,不如一日修忍辱”,六度裏後面一層比一層的功德更為殊勝。忍辱不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破壞力,而且是在超越我們自己心的狀態,也是提升自己的一個非常好的修行階段,這是不可逾越的,一定要重視。

能讓自己不生煩惱,能修忍辱,這本身就是智慧的一種體現。這個忍在佛法裏更準確的表達方式是什麼呢?叫作慧心安住,就是用智慧心去安住。為什麼我們不能忍呢?因為我們的智慧跑了、沒有了,當下已經亂了、身心不安樂了,所以發脾氣忍不住了。忍不住,就是你的智慧觀照不夠、慧心不能安住。

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些小孩子在那裏過家家,拿個樹葉子炒菜、拿幾粒沙子做飯。我們作為大人知道這是個遊戲,非常清楚這個事情的真相。但是小孩子把它當成一個樂趣,已經進入了角色。如果你把他的菜丟掉,把他的沙子倒掉,他會鬧、會生煩惱。我們作為一個旁觀者、一個大人,智慧能夠讓我們知道真相,不起煩惱。真正忍辱,它是一種智慧層面上的、一個心的狀態。

愛心遍法界 善意滿人間.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人物 的頭像
    小人物

    菩提雨露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