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者和受施者的心都要是清淨的,布施的東西也要是清淨的,也就是要把同樣自己需要的東西布施給人,且施與的時候,要感恩對方示現苦相,給我們行善,而不是以上對下的優越的姿態,去行布施,否則就變成施捨。」如此才不會失去布施的意義。
另,我們如果去做任何布施,不應想說「有什麼好事會發生,或是有任何功德才去作,否則就是著相,有如金剛經所說的貪著,要學習無住相布施,只需默默的作,隨緣隨喜的去作,看到別人行善也要隨喜對方功德,這樣捨出去後的快樂,才是真歡喜,您說是嗎?
目前分類:禪心自在 (69)
- Aug 23 Sun 2015 23:54
避免不清淨的布施
- Jul 28 Tue 2015 00:18
修心
- May 31 Sun 2015 20:34
言不惡口
惡口,就是說粗惡話。為了發洩自己心中的憤怒,以粗言惡語罵人,或尖酸刻薄,或蠻橫粗暴,或戲謔喻罵,或譭謗別人,使對方難受,刺人於心,都叫做「惡口」。
人與人的相處必然要說話,所說的話應該是輕言細語,柔和愛語,來增進彼此的情感,但是事實上,現今的社會差不多每天都充滿互相叫罵的惡言惡聲。比如一個很好的隔壁鄰居,也時常會因語言衝突,而變成終身的仇人。俗語說:「相罵沒好話」,一旦互相對罵起來,總是找最難聽的話來刺激對方,使對方聽了,如刀割肉,似箭穿心。佛陀知道惡口是眾生的大病,人世間很多的不和,都是由此而來,所以特別教誡,不能惡口罵人,要不然小則個人與個人之間發生爭執,大則引起國 際之間的爭端。
- May 20 Wed 2015 15:23
三十五歲以後,內心決定著你的相貌
現實生活中,人到中年後,就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面貌:寬厚的人多半一臉福相;性情柔順的人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凶相;心胸狹隘的人大多尖嘴猴腮、雙眉緊蹙;有人顯得特別的年輕秀美,此類人一定單純善良,這是長期的心與行為的修為在臉上的投影,因而相貌也預示著該人未來的命運。
幼年青年時期相貌特征與父母的遺傳因素有關,人的下半生更多地活在前半生的影響之下,所以說人年過四十要為自己長相負責。
有慈悲心、有愛心的人,往往從內而外散發出一種光芒,讓人越看越順眼並喜歡與其接觸,有親和力或所謂的老少通吃,而自私、狡猾、計較的人,相貌往往很不耐看,即使僥幸生得姣好容貌,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
相貌是能逐步改變的,尤其是美好的相貌是會由內而外散發出特有魅力的。任何福報都有其必然的成因。美麗的容顏來自柔和善良的性情。
三十五歲以後,內心決定著你的相貌
- May 20 Wed 2015 13:04
趙薇:吃素,相信世界不再有災難
- May 14 Thu 2015 14:41
一個人有沒有修行,就看他是不是安靜
- May 12 Tue 2015 20:13
回歸平凡
多幾分感恩,多幾分寬容,就少幾分慢心,少幾分對自我的執著。
因為自己的長處與成就增長了慢心,但當真能從緣起觀照時,便會發覺一切的成就皆待緣起,縱使表面上的自己成功,也因其他因緣成就的,慢心減輕了,對自己的優點也看得更清楚,並看透了它的存在,皆因緣而有,本性是空的,所以不值得因此而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