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命由心造 (8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度眾生,實無眾生得度。這個說法初學聽到很難理解,好像互相矛盾,又要度眾生,又實無眾生得度,這個話怎麼講?必須明白其中真正的道理。佛菩薩度眾生,是給一切眾生作增上緣而已。佛菩薩把理論告訴我們,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把修行證果的方法告訴我們,對於我們的幫助就到此為止。真正修行要靠自己,自己不幹等於零,沒有用處。

佛只為我們作增上緣,真正修行一定要靠自己。大乘經許多地方都說,佛不度眾生。眾生斷惑證真,修行證果,是他自己的成就,這是必須要曉得。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老的話意思很深,非常難能可貴。前面他引用《觀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本來是佛,現在又作佛,這是事實真相,但是沒有人看見。誰能看見?淨宗學人看見了。佛是什麼?究竟圓滿覺悟的人,稱為佛陀。

什麼人究竟圓滿覺悟了?真正念佛的人,聲聲佛號都是作佛。是心,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就是佛,妄心是九法界。真心是自性,自性是本覺。覺,對於十方三世,過去、未來,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不明了。是真的嗎?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佛在哪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跟此地所說「是心是佛」一個意思,本來是佛,只是眾生把事實真相迷了,而事實真相就在眼前。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f594b50a952a9d5a042762e604f5873.jpg

◆錯亂因果

因果原理是個簡單的法則,但也是個複雜的過程。其中包括命運的原理,其實也是因果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林甫.jpg

今天這則故事摘自《歷史感應統紀》,原文出自《資治通鑑》,主人公是唐玄宗時期一代權臣李林甫。

唐玄宗時,李林甫先後為相十九年,此人極為聰明,而且工書善畫,可惜心術奸險,嫉妒賢能,每次看到有人才望功業超過自己或為皇上器重地位逐日提升,他心中就非常憋屈,必然千方百計要剷除眼中釘,或者表面故意甘言奉承,暗中卻使陰謀陷害,所以人稱口蜜腹劍。因果報應,如影隨形,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李林甫的下場,真是害人終將害己,後來七孔流血而死,死後還被剖棺戮屍,家產籍沒入官,諸子盡被流放。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是永恆的,人沒有死亡。如果有死亡,這個事情就好辦了,問題是事實真相,人沒有死亡。這個沒有死亡那是怎麼回事情?人有轉世,轉世不是死亡。

譬如我們現在在人間得的是人身,壽命到了,壽命是前世修來的,身體的形相也是前世修來的,這一生種種的享受都是前世修的,前世修的因,這一世得的果報。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xresdefault.jpg

原諒別人,消自己的業障 冤家宜解不宜結,一定要知道,別人跟我結怨不是沒有原因的,過去世大概是我得罪他了,這一世一定要化解。他恨我、他毀謗我、他陷害我、甚至他殺我,都沒有怨恨心,不跟他結怨。要原諒他不要去計較,來生就變成好朋友,不會變成冤家對頭,這才叫有智慧,這樣才能夠轉業報。

小不忍則亂大謀,別人對你一點不好,你馬上給他顏色看,報復,人家記恨在心,這個事麻煩。記恨在心的人,來生多半墮三惡道,惡道的業消了,他又會得人身,不定在什麼時候碰到,畜生道碰到互相殘殺,人道裡頭再碰到,那個毒害更深。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b49467ed6a8bae83a43a25ed3b0c67.jpg

什麼是真正的痛苦?什麼是真正的問題?就是愚痴顛倒。它是一切痛苦的來源,這才是真正的痛苦,這個問題是所有眾生都具有的。我們都是學佛修行人,應該具有智慧!

很多學佛人都有共同的毛病和問題:對窮人發慈悲心,對富人不發慈悲心;對殘疾者發慈悲心,對健康者不發慈悲心;對自已的親人和關係好的人發慈悲心,對與自己關係不太好的人和仇人就不發慈悲心,這都是分別。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蓮花.jpg

修忍辱沒有理由,無論面對什麼都不生氣,這才是忍辱。尤其是大乘行者,一嗔恨慈悲心就沒有了,一嗔恨菩提心就沒有了。我們都是已經發了菩提心的人,一定要守護自己的誓言,守護這些功德。

我們現在的狀態是:在單位,可以被領導說,但不能被同事說,更不能被手下說,否則就動心、生氣,甚至以牙還牙。在道場,可以被上師說,但不能被管家說;或者可以被管家說,但不能被一般的道友說。如果一個人各方面都比自己優秀,因自己做錯了事,被他凌辱、看不起,也許你能忍受;如果一個人各方面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比自己還差,他故意凌辱、傷害你,就無法忍受了。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rdpress-troppo-lento.jpg

你現在的樣子,是你過去產生的果;
你未來的樣子,則是你現在產生的因。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234A.jpg

很多人覺得學佛不需要代價,或者說,向菩薩祈求滿足願望,不需要代價,只要念念經,拜拜佛就可以滿足願望了,這就錯了。如果你想要賺錢,也需要去上班努力勞動作為代價。如果你想要在菩薩面前求得你想要的東西,也需要代價的。很多人很虔誠的來燒香,來求一個事情,但是就不肯付出,覺得就誦誦經就好了,這個是有偏差的。

功德來自哪裡?福報來自哪裡?功德來自內証,福報來自外修。功德是什麼概念呢,如果我們的慈悲心增長了,菩提心增長了,利他心增長。這說明我們功德在增長。但是福報來自外修,福報來自給眾生作牛馬來的,也就是來自利益眾生。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e383e0788330d01a9b0b3aac036f372.jpg

每個人內心都有貪嗔癡,當外在的條件便利時,煩惱就容易被引發出來;煩惱越重,內心的善良就被覆蓋得越深,所以並不是惡人受樂、善人受苦,深刻一點說,是有福報的人更有條件造惡業,而缺乏福報的人沒有機會罷了。如果缺少真正的智慧為引導,一旦有條件了,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和煩惱。

因此,從因到果的成熟,需要必要的緣,時間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緣,眼前所受的果與種的因是兩重因果,所以人常常被迷惑,看不清真相。比如年輕時不注重保養,老了受苦,需要幾十年才能看到。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tones-946183_960_720.jpg

積德可以改命,那麼怎樣才能積德?從小一直聽老人講:要積陰德,不給自己也可以給子孫。多年後才明白老人所說的話很有道理!為零基礎的人科普一下,陰德的學問。

一、陽德與陰德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早年,跟章嘉大師,我相信這個老人看人太多了,看人多了經驗就豐富,看到我們的相貌、言談舉止,對我們一生都了解了。知道什麼?過去生中沒幹好事,沒有修財布施,這一生怎麼樣?貧窮。這叫命!做生意,同樣做生意,人家賺錢你蝕本。

所以要相信命運。發財,命裡頭有財,算命的說人有財庫,財庫滿滿的,前世修的,怎麼修的?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期生滅的現象,這個我們懂,像我們人從生到老死,這是一期,一期無常,這個好懂。每個人的壽命不一定,壽命能不能延長?不可能。中國有一句諺語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個天,天是自然的法則,不是人可以能勉強的,這個道理要懂。

人的一生,佛法這個講得清楚,你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你來幹什麼的?佛經上的答覆是一句話,就給你講透徹了,「人生酬業」。你為什麼到世間來?酬償你的業報。你來幹什麼?你是來承受業報的。過去生中你做的善,你到這個世間來是享福,你有福報,善有善果。過去生中是造作不善,那你是來受苦的,不善是苦報。你壽命長短,那是你過去所造作的業,輕重大小,每個人不一樣。所以這樁事情,你搞清楚,搞明白了,原來是自作自受,與老天沒有關係。現在宗教裡講上帝,與上帝沒有關係;與閻羅王也沒有關係,與什麼人都沒有關係,自作自受。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古人對於恥辱看得非常重,古書裡面我們看到,「士可殺不可辱」。士是什麼?用現在的話說,知識分子、讀書人。讀書人殺頭他不怕,你置他於死命他不在乎,你要是侮辱他,那個可嚴重了,他受不了。當年翻經這些法師看中國讀書人把辱看得這麼重,所以這個忍下面就加個辱,忍辱。這意思是說辱可以忍,還有什麼不能忍,沒有一樣不能忍。

所以這個忍是樣樣都要忍,特別是處事待人接物要謙卑,這個要忍。你的知識、智慧比人高,你的德行、才藝比人高,你在人之下,你服不服氣?很多人不能忍受,他不如我,他為什麼在我上面?這個道理世間人不了解,他能在你上面是他有福報,你雖然有智慧、有能力,你沒有福報。這個因果是前世修的,你前世修慧不修福,所以你的智慧德行高過別人;那個人前世修福不修慧,結果他福報很大。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d-Sea-Salt-Water-HD-Desktop-Wallpaper.jpg

命運取決於三個因素:福、力、戒。
用車來打比方,“福”如燃油,“力”如以發動機為核心的動力系統,“戒”如剎車系統。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ORyRVEAAXbxG.jpg

一、難為夫婦《分別功德論》

譯: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對夫妻,女人先死,死後做了天女, 用天眼看丈夫天天掃塔,於是就對丈夫說你加油掃塔,,以後升天還來做我丈夫。她的丈夫於是很努力,這個天女又來說:你修的福報超過我了,不能做我的老公了。這個丈夫聽了,更努力,最後成了羅漢。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4620773_71n.jpg

在跟人溝通時,不要說負面的話,不要說謊,不要論是非,這樣讓自己的語言有重量,才會

增長自己的福報,才有辦法得到別人的信任。人的一言一行都是由心而發,能反映出內心的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下面一個問題,「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請問如何求得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學佛路上沒有障礙?弟子學佛後,真像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非常沮喪!

答: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怎麼樣結人緣?佛教給我們的四攝法,那就是廣結人緣。四攝法第一個是「布施」,布施不一定是指錢財,頭一個是什麼?布施真誠,無論對待什麼人,對待冤親債主我用真誠心對待,他欺騙我,我不欺騙他,這問題才能化解。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