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善行修功德都作"回向"亦可稱"迴向"、"轉向"或"施向"。就是把自己所修的功德施向某處或某人,以自己的功德而期使自己及他人都能成佛果。
《大乘章義》卷九說:「言迴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趨向,故名回向。」《摩訶止觀》卷七說:「眾生無善我以善施,施眾生已,正向菩提(覺悟),如回聲入角,響聞則遠,回向為大利。」《往生論注》卷下說:「迴向者,回己功德普施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修懺要旨》說:「修回向者,所謂回事向理,回自向他,回因向果。」
三種迴向方式:
回「自」向「他」:即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眾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並非只屬於自己所有,而實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如此,可拓開自己的心胸與氣度,同時學習菩薩唸唸「利益眾生」的偉大精神。
回「事」向「理」:即將所修千差萬別的「事」相功德,迴向於不生不滅真如法界的「理」體。由於真如法界的理體是普遍平等而無所不在的,所以吾人若將所修種種事相功德,一旦回向到法界理體中,並且真正做到「三輪體空」,即「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其功德自然普遍廣大,而如虛空界一 樣的無窮無盡了。
回「因」向「果」:即將「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到最高無上的佛果。如「唸佛是因,成佛是果」,是出世因果;「諸惡莫作是因,歲歲平安是果」及「眾善奉行是因,萬事如意是果」,是世間因果。因此,吾人唯有努力認真去修善因,才能得到殊勝無比的果報。
迴向和發願有所不同:
迴向一定發願,發願跟迴向當中是有相同,同中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因為迴向本身就是發願,發願不能說是迴向,為什麼呢?你發願的時候,你這個願還沒有做到,只是發了個願沒做到,那拿什麼迴向?而迴向是你將這個願已經做到了,我們所修集的功德不據為己有,換句話說,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就是迴向。
所以迴向裡面一定有願,願裡面不一定有迴向,願要兌現了才叫迴向,因此發願迴向是連帶而起,道理在此地。迴向文大抵以誦經之功德,轉送給特定對象、事物或理想。
迴向文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迴向文二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迴向文三
-大慈菩薩回向偈-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 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迴向文四
-普賢菩薩發願偈-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迴向文五
-文殊菩薩發願偈-
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
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迴向文六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普願盡法界。沉溺諸有情。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願消三丈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迴向文七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迴向文八
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正法久住,法輪常轉。災障消滅,禍患不生。 法界有情,同生極樂。
迴向文九
我今稱念阿彌陀,真實功德佛名號,
唯願慈悲哀攝受,證知懺悔及所願。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我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迴向文十 西方發願文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願往生,唯願慈悲哀攝受。
迴向文十一 (《藥師經》後附)佛光注照。
本命元辰。災星退度福星臨。九曜保長生。運限和平。福壽永康寧。
備註:如若以誦經念佛來超度自己的冤親債主時,應該用「傳地藏法門」網頁中所附註的專用迴向文。(超度幽冥界眾生時最好誦讀《地藏經》,可以起到很好的開示作用,淨空法師在有關超度問答中已經提及:幽冥界眾生最喜歡聽的就是《地藏經》。對於法界眾生、仙眾等冤親債主也可以誦《金剛經》。)
迴向文可以沒有固定的行文,只要誠心,無論你怎麼說,怎麼迴向,佛菩薩都會感應的。 出處 http://www.fodizi.tw/qt/qita/8312.html
念誦《心經 》+《迴向文》影音
念誦《藥師灌頂真言 》+《迴向文》影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