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cense-2318955_1920.jpg

有五種因緣,佛菩薩不會成就你對財富和地位的追求:

第一,「見彼有情,於諸財位,有重業障故。」

菩薩看到這個「有情」,他對於財富地位有重大的業障。這個重大業障有兩個解釋:一是他本身福報不夠,承當不起,你沒有那個福報,菩薩施給你也沒有用。

目犍連尊者,明明拿飯菜給他母親吃,他母親因為沒有福報,她看到的飯菜是猛火,那有什麼用呢?所以你本身沒有福報,就算菩薩賜給你,你看到珍寶,你也是等於沒看到,因為你本身福報不夠。

二是你內心有種種的遮「障」,你有那個福報,但是你有「障」礙。怎麼說呢?你看到別人享受安樂的時候,你生起嫉妒心,去破壞別人的安樂。這個時候,你得到財富地位的時候有遮障,你要先懺悔。

就是說,你本身對財富地位:第一你缺乏福報,第二你本身有遮障。所以菩薩不布施財物,因為縱使布施,你也得不到。

第二,「見彼有情,若施財位,障生善法故。」

《攝大乘論·本增上慧學分第九》說你有這個福報,你也沒有遮障,但是菩薩看到你得到財富地位,會障礙你修學善法,財富使令一個人放逸。你帶一點貧窮,你還會努力、很認命地去布施、持戒積集資糧;你財富現前,你就被眼前的因緣所轉,所以富貴修道難,所以菩薩不布施是這樣的道理。

第三,「見彼有情,若乏財位,厭離現前故。」

菩薩看到眾生生命當中,帶一點點缺乏、帶一點點痛苦,你容易厭離眼前的生死,而發起出世的道心,你會有道心修行,你不會被眼前的小花所迷惑。

第四,「見彼有情,若施財位,即為積集不善法因故。」

說一個人要得到財富、地位,你就產生了驕奢之心。驕慢、奢侈,就廣造殺盜淫妄的罪業。

第五,「見彼有情,若施財位,即便作餘無量有情損惱因故。」

你的地位很高,掌握了權勢、掌握了財富,你就會做出對眾生很多損惱的因緣。「是故現見有諸有情,匱乏財位。」所以菩薩看到眾生沒有斷惡修善的因緣,就不布施財。

所以有時候我們向佛菩薩祈禱,有時候會靈驗、有時候不靈驗,就是這樣子。菩薩只有讓你有斷惡、修善、度眾生的因緣,才會靈驗。

114_01.jpg

問:請問法師,什麼是求財的正確方法?怎樣求財才能滿願?

明證法師答:正求,且你命裏邊有財,佛菩薩可以幫你;如果你命裏無財,佛菩薩也幫不了你。你往昔不修布施,一毛不拔,這一世你註定要受窮。

種善因,得善果.jpg

要想轉變命運,那你再窮也要想辦法去布施。可現在的情況是,越窮的人越不想布施,越不想布施越窮,因為你有窮的習氣——慳貪。

越布施財產才可能越多,你看很多有錢人,都樂善好施,因為他現在的財富就是因為往昔他愛布施才會有,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

我們河南佛學院的大功德主,包括請專家、教授講課都要花錢,全部那得花多少錢,裝修費都比蓋的錢多很多。他是大布施,因為他的計劃非常宏大,蓋只算第一階段,後面還有四個階段。

為什麼他會這麼做?這已經是他累世的善根和習慣,見到能做善事的機會,不由自主他就布施了。我想布施十個寺院,可沒有錢(命裏沒有這麼多),就沒辦法做到。

要是現在我有五億,我給海濤法師三億,可我沒有……,所以你求的時候,要切合實際的求,不能妄求,本來你命裏沒有這麼多錢財預支,當然也就求不到了。佛菩薩可以幫助你提前讓財早一點現前(預支未來的福報),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求佛菩薩求財滿願了,很高興,接下來就要用這些財來供養三寶,才能增加你後面的福報,這就如理如法。

但是,如果你本來福報就不大,求到財後還花天酒地,亂揮霍,很快你的福報就銷完了,所以你再求,就不是很靈驗了(即便求到也是越來越少),這不是佛菩薩不幫你,是你已經快透支(福報),佛菩薩不可能把別人的福報拿來給你用,這點你必須明確。

所以大家要想好好的求,正求錢財,我告訴你一個秘密(其實根本也不是秘密,只要符合佛法就好):你去求佛菩薩的時候,同時要進行布施;或者布施完後再去求佛菩薩。因為你已經有功德在先,像我們昨天辦八關齋戒法會,有那麼多人參加共修,還二十四小時念佛,有功德可以回向,所以回向的的時候一句就行,但是如果沒有功德再先,說十句也沒用。

求的時候還要發願,我求來的財產怎麼處理,比如先供養三寶,剩餘的一部分使自己、家庭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以便有更多時間能夠修學佛法,還能夠讓我有能力幫助受苦受窮的大眾。

如果你是這樣的發願,佛菩薩歡喜,肯定支持你。如果你修學層次比較好,你可以一並求佛菩薩賜你智慧,能夠更好的學佛度眾生。這樣就比較圓滿了。

 

阿彌陀佛.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