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23213865533792065.jpg

看你講話就知道你這個人有多少福報

凈界法師

害。於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為性。能障不害,逼惱為業。

害就是對於有情眾生沒有悲憫之心;損惱,損傷惱害,能障不害,逼惱為業。

我們對於眾生的損惱,以修行人來說,身體的損惱可能不多,但是口業的損惱要注意,口業是很厲害的。

你看十善業跟十惡業,口業佔了四個:兩舌、綺語、妄言、惡口。

印光大師也說:古時候很多的讀書人,很有聰明才智,但是去考功名的時候,每次考試都失敗,為什麼呢?

印祖說:你從他的文字當中就看得出來,講話刻薄,講話刻薄的人,一定是沒有福報,一定的!

所以古人說:看你講話就知道這個人有多少福報。

所以古時候讀書人窮苦潦倒,為什麼?就是口業不注意。我們往往講出一句話,使令一個人痛苦很多,甚至於傷害他的自尊心,傷害他的道心,所以這個害一定要注意。

在菩薩道,很重視害,對眾生的損惱過失是很重的,所以我們應該盡量講柔軟的話,對眾生要以慈悲攝受,來代替責備跟呵責,這樣子才能夠使令眾生改過。

佛教中的口頭禪

如今,「口頭禪」常被用於指代一個人有意或無意間時常用的話語,而它最早卻來源於禪宗,用來指代那些不真實修持,卻總喜歡從口頭上下功夫的修行者。

其實,不論是出世還是入世意義上的口頭禪,都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禍福,也即佛教所說的果報。那些有損運勢的「口頭禪」

佛教認為,我們如今的福禍,便是為自己過去、以及現在的種種行為、思想與話語所造成的結果買單,對這份賬單影響最大的十個因素便被稱為十善業(十惡業),而其中近半數便與「說話」息息相關。

○ 花言巧語,戲謔譏諷(綺語)

「綺語」在如今生活中最為常見,影視劇中的「土味情話」、網路上的「鍵盤俠」等等凡是能引生貪嗔痴的無稽之談,都屬於綺語的範疇。
這就像近日有人發表評論「孩子生死未卜,她父親竟早早就回了老家,完全不管了」等等,這類語言不僅傷害了當事人,也讓發言者在內心壯大了不好的習氣,招致苦報。

○ 欺瞞他人,虛假不實(妄語)

「妄語」,就是言而無信或是撒謊騙人,就像有些人分明未悟,卻對外謊稱已經證悟,以此騙取名聞利養。

蘇軾也有過「妄語」的時候,他曾自認修行有成,作了一首詩給好友佛印禪師看,想讓他稱讚自己,這首詩如是寫道: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但佛印禪師只回了「放屁」兩字,就把蘇軾急的當下乘船渡江來找佛印理論,「八風吹不動」的境界顯然尚未達到。

○ 搬弄是非,離間他人(兩舌)

「兩舌」,即搬弄是非,在背後說人壞話,離間他人。

○ 髒話罵人,惡從口生(惡口)

最後一種被稱作「惡口」,也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說髒話」,這是非常有損福報的一種「口頭禪」。

O1CN01itMlVW1hwgN3l8dZg_!!2200771514342-0-tblite.jpg_540x540Q50s50.jpg_.jpg

佛陀與阿難到王舍城中托缽乞食時,曾見到城門邊有一個大深坑,裡面滿是全城人的大小便溺,濁水中,便有一隻似人形卻又多手多腳的蟲。

阿難便問佛陀:「世尊!這隻蟲是造了什麼樣的惡業才會受這樣的苦報呢?」

佛陀告訴阿難及大眾:「在過去像法時期,有居士來到寺院用酥油供養僧眾,但維那法師因為前來掛單的僧人過多而心生嗔恚,就把酥油藏起來,不分給其他來掛單的僧眾。

當面對掛單比丘的詢問時,維那法師便開口大罵:「你怎麼不去吃屎尿啊?為何要向我拿酥油!」因為這樣的惡口,維那法師死後即投身為濁水中的蟲,且無量劫都住在屎尿當中。」

轉禍為福的法門

正是因為累劫以來的生命慣性,我們常常會剎不住心內的貪嗔痴,不斷在開口造惡的歧路上加大油門,加速駛向造業受報的死路,如此循環往複,痛苦不堪。

但我們今生有幸生而為人,更有幸能聽聞佛法,便能逐漸學會從煩惱慾望的根本上斷絕厄運的源頭。

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第一步,便可以從學說「愛語」開始。

所謂「愛語」,不是你儂我儂,也不是阿諛奉承,而是真誠懇切、溫柔喜悅、和藹融洽。

這樣說出的語言,也是佛菩薩的語言——以至純的關心、勉勵、寬容走入我們的內心,啟發我們本自具足的智慧。對於我們來說,便可以從一句佛號、一句感恩開始。

當然,愛語也不局限於聲音,眼神、表情、動作都是我們的肢體語言,甚至比聲音更能準確傳達慈悲之意。

只要內心懷著慈悲、柔軟,對人真誠關心,所表現出來的任何一個動作、表情,哪怕一句話都沒有,都會讓人感覺到非常的溫暖,這就是愛語的力量,也是我們轉禍為福,積累資糧的力量。

1540558889459s8473qn9o7.jpg

一句惡語種,世世怨仇果

大安法師

「遠離粗言」,粗言這口業就是粗惡的語言。我們在身、口、意三業當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業——這個口無遮擋。

因為我們都有這種煩惱:總是會看別人的缺點,看到了總是喜歡說出來。於是我們就有這個口業。

這個粗惡的語言包括妄語、綺語、惡口、兩舌——都包括,就是四種口業的內容都有。

要遠離它,不要去說這種妄語——粗惡的語言,因為這是害自己,也害對方。

言語傷人,就好像熱天忽然面臨著寒冷的冬天一樣。

一句惡言你傷了人家的心,他是一輩子都會懷恨在心。

於是這個懷恨的種子,可能生生世世你們都要對面。

像存的本錢還要長利息,微小的一個惡言以後可能形成大的冤家對頭。那麼這樣,自己造的口業自己就有果報,又害得別人生起瞋恨之心:彼此都得到了傷害。

這個「遠離粗言」裡面也包含著身、口、意,就是身、口、意的十惡都遠離,以這個粗言作為一個代表來說。

那麼相反的,就「修習善語」——慈善的語言、真誠的語言、和合的語言、恭敬的語言。

修習這個善語,這樣自己得到利益,也能令他人得到利益:菩薩四攝法的愛語。

這個語言作用人的心理是非常細微的,我們常常這方面不注意。得罪了人都不知道怎麼得罪的,以後生活、人生很坎坷都不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常常問題就出在口無遮攔:喜歡講別人的壞話,於是這話又傳到對方那裡,好了,你就得罪了一個人啦。

然後人家以後給你過不去,你還:「哎!你怎麼這麼壞呀?」實際上是你種的一個因的結果。所以要修習善語,要隨喜讚歎他人。這個其實不容易的,所以我們要反過來啊!

一般的人都是說人家的壞話非常厲害,非常痛快——他越說越痛快,恨不得把人家祖宗三代的壞事都給說盡,他才高興;然後叫他讚歎別人一句,這個話就很難出口——他就讚歎不出來。所以修習善語不是很容易的。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培養一種同體的慈悲心、不忍之心?你看你一個惡語傷害對方,如果有同體觀,你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你被這種惡語傷害的時候,你願意不願意啊?這個恕道的一個根本的精神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通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就遠離粗言;通過「己欲達而達人」,就修習善語,自己得利益也利益他人——「人我兼利」。

 

1057190388_o.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