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mp-squid.jpg

什麼是「業」?簡單來說,我們的一切善、惡思想行為,都叫做「業」,如好的思想、好的行為即善業,壞的思想、壞的行為即惡業。而善業有生樂果的力量,惡業有生惡果的力量,此即「業力」。

我們身體的高矮胖瘦、健康或多病、聰明與否,都是過去造作業力所招感的果報;多行善事、累積善業,未來就得健康、相貌莊嚴等善報;常行惡事或心中惡念充斥,未來則易招感多病、相貌醜陋或身體殘缺等惡報。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一切皆為自作自受,無人可代。 

春秋戰國時代,有位神醫名叫扁鵲,他不需要把脈,只是觀察病人的神情,就能知道病況。扁鵲的一位徒弟得到了扁鵲的真傳,也是一位神醫。當時晉景公殺人無度,迫害忠良,因而害了大病,趕緊請扁鵲的徒弟到晉國來為自己看病。晉景公當晚就作了一個夢,夢到兩個小孩子,站在他鼻尖上講話:「明天神醫要來,我們怎麼辦?要躲到什麼地方?」他們費盡心思地想,結果決定躲在膏之下、肓之上。這個地方,鍼灸也鍼灸不了,藥也沒有效,熨也熨不了,兩個小孩決定以後,一下就從晉景公的鼻子鑽進身體去。第二天,扁鵲的徒弟到了,一切脈就講:「大王,你的病,我沒有辦法醫了,在膏之下、肓之上,已經是病入膏肓了。」後來沒多久,晉景公果然因病而逝。

在醫學上也可發現,有些人生同樣的病,具有相同的病症,就理論而言,同樣的病,可以用同樣的藥治好,但事實並非如此。同樣的病用相同的藥,在甲治得好,在乙可能就治不好;同樣的病去開刀,甲可以好,乙開了刀,可能反而潰爛,甚至流血不止;或者是一點小病,馬上就擴展到全身,甚至連性命都難保。所以,疾病除了生理及心理的因素,還有佛法所說的業報。過去造作的業因,現在果報成熟,業障現前就要受病苦,即使藥物也難以治療,就是業障病。

《地藏經》云:「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因果是確確實實的道理,業力現前時,即便親如父子,也無法替對方承擔一絲一毫,更不會因醫治病患或為眾生服務而承擔眾生的業力。

病人因為色身的痛苦而求助於醫護人員,在醫病互動中,醫護人員對病患的心念感受特別深。一旦心中不能保持清明、安定,便容易為病患的情緒所影響,或者因為個人的情緒影響到病患的心情,甚至病情。所以醫護人員修心、安住正念,是很重要的。昔時,地藏王菩薩發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為此,長遠劫來以無量善巧方便,積極度化眾生離苦得樂;人世間亦有生離死別等種種苦難,病苦即為其一,身為醫生能拔除眾生的病苦,是很大的功德、福報,作為醫護人員,如果能夠學習佛法的平等和慈悲,心量就能像佛菩薩一樣地廣大,再配合醫術、藥物,這樣子就能夠醫好病人身心種種病症。

佛陀時代有位神醫叫做耆婆,被稱為「醫中之王」,他是宮廷裏面的御醫,不僅醫術高明,同時也是一位虔誠的佛弟子,常懷慈悲濟世之心,以精湛的醫術診治出家、在家四眾弟子,不分貧富貴賤,以此善行福德,往生之後得生忉利天,享無量天福。所以在生活中稟持慈悲心、清淨心、歡喜心、平等心來幫助病患,克盡醫療職責,本此原則行醫即是菩薩行;日日行菩薩道,不但不會承擔惡業,相反的,還能使自己善業增長,道業成就!

658224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人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